北京市区,个人买车名额很受欢迎,有些人为了这个名额动用了不正当方法,为此引发了纠纷,*后闹到法院解决,究竟怎么回事,下面来介绍。
事件缘起
二零一八年,北京地方的薛某和郑某签订了《购车指标(车牌号)借用协议》,薛某把个人购车指标提供给郑某应用。郑某借助这个指标买了车子,并且把车辆登记在薛某名下。双方当初觉得这样双方都有好处,结果后来却出了不少麻烦。
私自转卖
谁也没想到,2018年3月,郑某偷偷把用指标买来的车卖给了刘某,这件事瞒着薛某。薛某发现后非常生气,觉得自己的指标被占了便宜,车子也被私下卖了,实在过意不去,就到法院告郑某,想让法院判决他们俩签的协议无效,还要求郑某把购车指标还回来。
判决依据
法官指出,小客车购车的批准文件本质上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权力,由相关机构管理。根据《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》以及它的执行细则,购车批准文件禁止转送、间接转送、出租或出借。薛某和郑某订立的协议违反了这些规定,并且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,所以这个协议不具备法律约束力。
法规解析

北京市出台这项政策,是为了控制私家车数量合理增加,以此缓解交通堵塞,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。依据《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》的实施细则,指标确认文件只能由指标本人持有。如果发生转卖、违法交易或借给他人等情况,这个指标将被取消资格。
诉求驳回
薛某希望收回那个指标,不过法院没有同意, 这个指标并不是单独存在的, 它不属于民法里那种跟财产和人身挂钩的东西, 车牌号和车子是绑在一起的, 要归还指标在实际情况里很难办到, 即使指标已经租出去了, 再想把它要回来, 法院也很可能会不批准
风险提醒
法官也提醒大家,小客车指标租赁买卖的合同没有法律依据,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。进行不合规的买卖、变相的流转、把“京牌”借给他人,可能会造成个人的经济损失,并且失去指标的使用权。用别人的指标来出资买车,还可能遇到车子被偷偷卖掉或者抵押的问题。
一定要小心,不要因为一时图快,在买车资格问题上弄错。你们附近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买车资格方面的纠纷?